翼城县北关小学的学生们练习花鼓。胡波毕东华摄临汾市翼城县是著名的花鼓之乡,当地独有的国家级非遗项目“翼城花鼓”传承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作为非遗花鼓“进校园”示范学校、翼城花鼓保护项目传承示范单位,30年间,翼城县北关小学将花鼓艺术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带领着一届届小鼓手走出县城,把偏居一隅的花鼓“敲”向全国。花鼓幼苗代代传承翼城县花鼓传承要追溯到30年前。年,为了传承古老的花鼓技艺,丰富学生们的美育课程,北关小学将目光放在当地最具地方特色的翼城花鼓上。实施花鼓“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系统工程,成立翼城县北关小学少儿花鼓艺术团,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翼城花鼓校本课程。北关小学党支部书记宋志国介绍,花鼓校本课程一推出,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就被灵活多姿、热烈奔放的翼城花鼓吸引住了。为了保障花鼓课程有效实施与发展,学校采用“请进来授业、走出去培训”的方法,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专职花鼓教师团队。同时开辟花鼓训练场地,筹建花鼓教研团队,加大花鼓教研力度,出版并印制《翼城花鼓》校本教材。花鼓学习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小鼓绑在头上、胸前、腰部、腿部,练习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敲到身上,有的孩子甚至额头被敲得肿起来。付出总有回报,六年级的花鼓队员郭鑫说,“上课之余,每次出去演出都能增长很多见识,回来给同学们讲自己见到的新鲜事物,他们都可羡慕啦!”除了每班每周开设的两节花鼓课外,学生们还会在周五下午社团活动时间进行集中展演训练。为了让花鼓进一步融入日常学习生活,学校还把花鼓改编为课间健身操。六年级学生许佳凝说,“我虽然是一名小学生,但也深深感受到了花鼓的美和所要表达的精神。作为翼城人,我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花鼓艺术,了解我的家乡。”北关小学培养了一茬一茬的花鼓幼苗,古老的翼城花鼓艺术在这里代代传承、新花绽放。据统计,北关小学少儿花鼓艺术团已经培养了35批队员,总人数达上万人。小鼓手们的足迹踏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先后8次荣获国家级艺术大赛金奖,10次荣登央视舞台,代表山西省先后4次荣获“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金奖。师生齐上阵创新表现形式在翼城县北关小学,不仅仅有一批花鼓幼苗,还有他们的园丁为他们伴奏鼓励。这所小学的老师们也纷纷行动起来,组建起一支30余人的花鼓乐队,学习敲锣、拍钹、打点,和他们的孩子们一起传承花鼓艺术。英语老师吕艳慧是花鼓乐队中的一员,“我们平时拿惯了粉笔和板擦,不熟悉花鼓,最初学习时并不比孩子们轻松多少。每天孩子们放学后,就是我们去‘上课’的时间。”翼城花鼓市级传承人肖军说,“从如何抓鼓锤、敲锣点,一点点慢慢给他们教,练得多了就知道该怎么做了。”花鼓用得多,开裂、毛边、鼓面破损,长时间下来总有大大小小的毛病。宋志国笑着说:“学校在这一块经费有限,破损的鼓扔掉怪可惜的,所以我经常到花鼓教室检查,琢磨着怎么能修好,久而久之,也成了半个修鼓‘行家’。”学生当队员,老师当乐手,校长来修鼓。北关小学的翼城花鼓课程由全校共同参与,人人都是翼城花鼓“传承人”。学校在继承以往打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提升,从一人一鼓增至多人多鼓,从几个人发展到几百人,从广场社火表演走向舞台表演。动作技巧由简到繁,创作了“顿四锤”“一点油”“二锤加五锤”的穿插打法以及转身鼓、抱鼓、边鼓、漫头鼓、高低鼓、多鼓对打等击鼓技巧,表现形式更加灵活多样、热情奔放。花鼓成为翼城县文化符号30年间,北关小学将翼城花鼓引进校园的成果有目共睹,成为全县可看、可学的样本。近年来,翼城县将翼城花鼓、翼城琴书等国家级非遗项目和浑身板等省级非遗项目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从学校艺术教育入手,在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全面开设“非遗”课堂,打造“一校一特色、一技艺”,把花鼓普及和创建非遗特色学校纳入学校年度考核内容。除北关小学外,翼城三中将非遗课堂作为加强国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一环,组建了千人花鼓表演队伍;翼城县西阎学校各班有花鼓表演小队,各年级有花鼓表演大队,学校有花鼓表演校队;翼城汉德园中学从三年级到高三人人都会打花鼓,累计培养花鼓人数超万人,在多项赛事中屡获殊荣……今年10月30日,翼城县举办了第三届“翼城花鼓”大赛,94支参赛队伍中,来自全县各中小学校的花鼓队就有61支,超人的大型少儿花鼓队9支,20-人的中型少儿花鼓队21支。“翼城花鼓作为必开课程,在各个学校得到了普及,让学生们在花鼓等传统项目的表演中感知翼城传统文化艺术魅力,增强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情怀。”翼城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新明说。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少儿花鼓也有明显的局限性。中小学生以学业为主,遇到比赛、演出不能说走就走;受年纪、力气限制,高难度的动作难以完成。为了让翼城花鼓得到深层次挖掘、广泛性参与、高水平表演发展,翼城县建立了集科研、教学、展演为一体的翼城花鼓传承基地,成立了专门的培训中心,为花鼓艺术的传承提供了必要的支撑。“绕城东西南北走,到处皆闻花鼓声”,花鼓成了翼城县最鲜亮的文化符号。如今,翼城拥有百家花鼓队,他们常年在各地表演,还远赴美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报记者王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714.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714.html